正在阅读:团结聚力!五地助力洛阳都市圈建设,打造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活动动态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团结聚力!五地助力洛阳都市圈建设,打造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转载 2020/12/31 16:16: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汝州城事 作者:汝州城事 2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一圈诗画山水,荡起时代春潮。
12月28日,《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正式发布的第三天,来自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的媒体人会聚洛阳,“触摸”洛阳厚重历史文化,感受洛阳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助力洛阳都市圈融合五地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厚重文化承前启后


12月28日上午,“洛阳都市圈 聚力共出彩”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后,来自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等地的媒体代表开启为期两天的集中采访活动。采访首站来到洛阳市规划馆,了解城市新貌,总揽洛阳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以“规划——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洛阳市规划展示馆布展面积约1.2万平方米,展区分为3层,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特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走进洛阳市规划馆大厅,媒体记者们被眼前巨大的三彩艺术壁画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壁画以层层绽放的牡丹花瓣为整体构图,细看不仅有五大都城的剪影,还有周公、卢舍那大佛等造型,并加入了中原明珠塔、洛阳博物馆等现代标志性建筑,将洛阳的历史、现代和未来三条脉络贯穿其中。

作为著名古都,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在“历史长河”展厅,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隋唐洛阳城等都城遗址一一展现;从老城区不足20平方公里到城市框架跨过洛河、伊河,形成如今的规模,城市规划展示馆讲述了洛阳城市的演变。

除了这里,馆内设有数字沙盘、5D影院、VR自驾、单车游洛阳等特色项目,共有各类影片及多媒体展示近50多项,以互动游戏方式让参观者领略城市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情况。

2018年9月,洛阳市规划馆建成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广受好评。如今,洛阳市规划馆不仅成为对外宣传展示洛阳形象的“城市会客厅”,也逐渐成为凝聚洛阳人民热爱洛阳、建设洛阳的“强磁场”。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于2019年10月19日建成开馆,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采访团一行走进展厅,从“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到“世纪探索”,馆藏的2000多件各类文物,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夏代历史。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留有历史车轮坚韧向前的印迹。二里头打通了今人与古人文明的链接。”平顶山日报社记者关运凯说。

文物既是“金色名片”,也是“金色话筒”。近年来,洛阳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着力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把散落在河洛大地上的博物馆连成展示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精美“项链”,打造文旅发展新引擎。

隋唐洛阳城是公元7至11世纪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后作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陪都,历时530年之久,见证了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明堂是唐代洛阳城宫城正殿,天堂是女皇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1977年、1986年,天堂遗址和明堂遗址相继被发现。近年来,洛阳通过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先后建成开放。如今的天堂、明堂雄伟气魄、富丽堂皇。媒体记者步入明堂正殿,正在演出的一场神宫大乐舞把大家带回1300多年前的唐代,女皇“武则天”正在这里祭祀天地、宴飨群臣。

与明堂、天堂一路之隔的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被誉为“天下第一门”。在应天门博物馆遗址层,媒体记者看到1000多年前的城门墩台、门道,被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深深震撼。登上雄伟的城楼,向北远眺天堂、明堂,洛阳的历史轴线近在眼前。

“站在这里,就能深刻感受到洛阳‘古今辉映’的城市魅力!”义马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裴根平说。

从明堂、天堂、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遗址风貌,再到绚烂夺目的3D投影秀、见证中外沧桑历史的城门博物馆……一个个保护展示项目的开放,让原本叠压在地下的历史遗存,逐渐“浮”出地面并被众人所知,文物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丰厚的历史遗存再现辉煌。


宜居洛阳风光无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河洛大地,初出峡谷,涌入平原,织就了密布的河湖水网。黄河两岸,太行山、伏牛山两山耸峙,形成独特的“一河两山”生态屏障。日前发布的《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中,厚植“一河两山”生态优势,协同推进黄河南北岸生态廊道建设,成为实施生态修复和魅力塑造行动的重要内容。

29日上午,媒体代表来到吉利黄河湿地公园,感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图景。

清凌凌的黄河水缓缓流淌,岸边树木挺立,芦荻摇曳,草木金黄,鸟儿有的落下来散步觅食,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

黄河洛阳吉利段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清”之美誉,现有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植被茂盛、水系发达,是200余种珍稀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近年来,吉利区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一期项目,重点打造了鹤鸣湖、清水湾、流花溪、飞苇渡、白鹤洲5大景观,已形成了3条总长约8300米的水系、3200亩的水域,为鸟类创造了优美栖息之地。这里也成为群众亲近自然的场所。

看着眼前的美景,三门峡广播电视台记者辛强感触颇多。他说:“三门峡是黄河进入河南的第一站,希望借助洛阳都市圈建设重大机遇,在黄河生态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阐释好母亲河故事,为更好地保护好母亲河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新产业活力澎湃


《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提出,要实施产业创新升级行动,建设洛济焦高端石化等产业带,在更高层次打造区域产业共同体。29日上午,媒体记者走进洛阳石化,感受洛阳都市圈产业转型升级前线的澎湃活力。

作为中国石化在我省唯一一家特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企业,洛阳石化经过40年的建设,已成为全省石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当天上午,采访团成员来到这家龙头企业的“最强大脑”——企业生产中心控制室。

在管道纵横交错的石化厂区,靠近南门口的这幢小楼外表普通,内部却“大有文章”:数百个操作站台上,液晶显示屏密密麻麻地整齐排列,所有生产数据一览无余,全部重要控制决策都从这里集中发出。依托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中控室具备“感知、预测、优化、协同”能力,可以实现管理扁平化、操控自动化、感知智能化等智能工厂建设目标,使得洛阳石化全厂区数十套系统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历史,更使得企业在生产控制上的集约化、智能化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感觉很震撼,切实理解了为什么智能化在产业升级中是方向,并且对未来洛阳和济源、焦作在高端石化产业上的联动合作更期待了。”焦作日报社记者吉亚南感叹道。

告别代表智能升级的中控室,在厂区内沿路行走,映入眼帘的除了大型设备,还有一群生机盎然的小精灵。梅花鹿苑里鹿鸣呦呦,引得媒体代表纷纷拍照:“这哪里是化工企业,分明是动物园。”梅花鹿在此落户安家,距今已有11个年头,数量也从最早的10只增加到现在的50只,成为企业实施绿色升级的最直观证明。

作为技术升级代表,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是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的核心装置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单系列渣油加氢装置,总投资超过12亿元。该装置采用最优的流程模拟技术,代表了国内最高的工艺流程设计水平。

媒体记者表示,期待洛阳石化这样的企业助力产业创新升级行动推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得洛阳都市圈早日形成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实施产业创新升级行动,是洛阳都市圈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媒体记者走进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下文简称“清洛基地”),亲身感受洛阳实施“双倍增”行动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创新加快都市圈建设的生动实践。

作为我省首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西部清华校友集聚度最高的单位,清洛基地累计获得各类平台资质20余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成立18个研究所,聚焦“科技+产业+金融”孵化科技型企业23家,通过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相继为多个重大项目贡献“洛阳方案”,其研发成果更是连续两年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入选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并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第一名等荣誉。

种种清华“黑科技”在此次观摩中“大显身手”:一块银色金属板,表面布满孔洞,能够轻盈地漂浮在水面上,吸引观众窥探其原理;数款新型护理机器人具备辅助站立、智能避障、自动充电等功能,能够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完成日常生活自理……当日下午,媒体记者通过展厅集中了解了清洛基地的建设情况,对基地的创新成果频频“点赞”。

此外,媒体记者对于创新平台在都市圈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表现出极大兴趣。今年6月,由清洛基地发起建设的清研鲁山科创中心在鲁山县注册成立并启动试运营,陆续通过技术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等构建“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了洛阳科技创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为洛阳都市圈和河南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库支持。

“鲁山最近的发展升级态势明显,使我们感受到,在都市圈建设中搭建这样的新型平台很有必要,也希望未来清洛基地能够继续引来好项目,为区域产业联动升级牵线搭桥。”鲁山县广电局党组成员、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荆利表示。

高端产业技术固然令人赞叹,其背后是基地聚集新人才,催生新技术,打开新市场,有效促进科技、人才、市场、资本等要素有机融合,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用“人才力量”推动“产业创新”的积极探索。

在媒体记者随后参观的机器人控制与视觉传感研究所,就洋溢着清华大学博士“四剑客”邹怡蓉、吴哲明、刘佳君、马涛共同推进的技术创新的动人故事。该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免示教系统经过前期对煤机企业实际工况的不断调试,突破多项技术难点,于今年9月在郑煤机招投标中脱颖而出,获得首批10台采购订单。

12月29日下午,媒体记者走进洛阳大数据产业园,感受洛阳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不断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优势,打造全国一流数字园区的创新举措。

洛阳大数据产业园是洛阳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强力推进“9+2”工作布局和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的六大产业园之一。作为全省首批大数据产业园区,该园区2016年开始规划建设,于今年3月被工信部授予以大数据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形成“一园六区”产业布局,入驻企业1172家,从业人员约3.2万人,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在观摩中,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加速引进业内龙头企业,持续突出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工业大数据、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公共服务大数据、以创新引领为特色的互联网大数据“三条主线”的做法,引起了不少媒体记者的兴趣。

其中,在旅发集团打造的旅游大数据平台上,信息前端采集系统、健康管理系统、旅游信息查询系统接连闪烁,一张张功能各异的显示屏实时变动着各类有效信息,相关数据都可以得到采集,经后期处理应用于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政务管理、旅游消费大数据、旅游征信等多个层面,最终为行业上下游和终端消费者提供信息化服务。

洛阳大数据产业园是被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全省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该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如同身份证一般的产品编码、标识解析和产品溯源等服务,目前已接入中国一拖、中信重工、洛阳单晶硅集团等龙头企业。据最新统计,其平台注册标识量已达到150万条,解析标识数量200余万次。

一路走、一路看,媒体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洛阳都市圈建设的时代场景,一篇篇精彩生动的全媒体报道,将把都市圈建设的“好声音”汇入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大合唱”!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