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汝州访古』 ——石台街城隍庙与汝州地区城隍信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汝州访古』 ——石台街城隍庙与汝州地区城隍信仰

转载 萌萌2020/10/15 17:39: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古韵汝州 作者:古韵汝州 69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汝州访古』 ——石台街城隍庙与汝州地区城隍信仰
刘孟博、樊亚辉/文
陈素贞、樊亚辉/配图
 城隍,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也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复于隍,勿用师”;《易经》中又言:“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在这里所说的“城”是指“城廓”、“城壁”、“城墙”,“隍”则是“城堑”,指城外护城的壕沟,也就是指“护城河”。其意是指如果城墙倾覆时,是为乱兆,为政者应息武止戈,不可穷兵牍武。


城隍神的奉祀,古人有始于尧,始于汉,始于三国诸说,然所据不足,无可凭信。有史可征者,约在南北朝,   唐宋时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有明一代,城隍信仰较前朝尤为兴隆,《明会典》载,洪武二年(1369年)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也封为王,秩正一品;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灵祐侯,秩三品;县为显祐伯,秩四品,都、府、州、县城隍各赐王、公、侯、伯之号,并配制相应的衮章冕旒。

 城隍神的职责主要是保护本城百姓,既有在冥冥之中保佑百姓安全、健康之职,又有监察和纠正阳世官员功过之责。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安邦,普降甘泽,判定生死,赐人福寿。《续文献通考》的《群祀考》中引明太祖之言称:“朕设京师城隍,俾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故在明代大凡职官履新或离任或任内遭遇重大情事,职官都要写一篇《告城隍文》,进谒城隍,其祝文云:“某奉命来官,特与神誓,神率幽冥,阴阳表里,予有政务未备,希神默佑,使我政务兴举,以安黎庶;予倘怠政奸贪,陷害僚属,凌虐下民,神其降殃”。地方官上任须先向上级和同级城隍宣誓就职,这使得城隍爷成为管官、管民、管鬼、管妖等一切均管的权威。明太祖此举,巧妙的利用了在国民中早已深入人心的城隍信仰,成为各级当权者监督民情、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明朝的规定,地方只设府、州、县三级城隍,乡镇一级不设城隍,由土地爷管理,然而到了清代,这一制度有所改变。日本汉学家滨岛敦俊,注意到清代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一些强镇突破制度供奉镇城隍的现象。他认为,这些镇供奉其所在州或府的城隍为本镇城隍,镇城隍庙称“别庙”,即上级城隍在本庙之外另置的行宫。汝州旧辖鲁、宝、郏、伊四县,城隍爷官秩三品,称“灵祐侯”,州城内中大街城隍庙之宏大豪华无需赘言,四乡为其所建离宫亦不在少数,若此杨楼镇石台街城隍庙即其中之一,此外另有纸坊镇留王店城隍庙(陆公祠)、蟒川镇滕店城隍庙、骑岭乡门楼庄城隍庙、临汝镇崆峒山城隍殿、王寨乡余堂村重福寺城隍殿等。


石台街东距汝州市区约五十里许,其历史积淀深厚,为千年历史文化名村,追溯石台街名称之由来,其源于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所置石台县,当时属汝北郡辖。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北周在伏流城改北荆州置和州,治所在伏流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古城村),下辖伊川郡(下辖南陆浑县)、新城郡(下辖北陆浑县、新城县)、石台郡(下辖石台县、梁县、汝源县),石台街因此一度成为石台郡治所在地。石台县、石台郡废置之后,石台这一名称一直被沿用,明清两代,地方设石台保,百姓则俗呼石台街或石台镇。


石台街城隍庙位于石台街中大街中段路北,始建年代不详,据村中长者杨东山老先生讲述,城隍庙建筑群旧有山门乐楼三间、卷棚三间、大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乐楼为汝州地区较为多见的山门戏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分为上下二层,上层为演出戏台,下层则有通道方便香客进出,山门外观巍峨高耸,倒座戏台宽敞大气。


民国时期,石台街城隍庙的香火鼎盛,传说城堭爷爱看戏,所以每年农历三月三,农历五月二十八,农历十月初一庙会期间,及每月的初一、十五,由地方士绅组成的城隍社,便邀请戏班前来献艺酬神,届时石台街周边各村的善男信女们常扶老携幼,身着盛装前来烧香还愿,祈求城隍爷的保佑。每年十月初一的城隍爷出巡,则尤为隆重,因石台街村子大,人口多,当时城隍社按街道分为东西两社,两社各置有城隍仪仗。城隍爷开始出巡之时,东社所抬城隍像称东城隍,西社所抬城隍像称西城隍,游神队伍一般由彩旗队、铜器队、舞狮队、秧歌队等队伍组成,城隍仪仗所到之处,人潮涌动,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两社游神队伍在分头巡游街道后,最终于城隍庙前相会,此时参与游神的铜器队便开始进行激烈竞演,大铜器表演独有的恢宏气势,如虎啸狮吼,排山倒海,震天动地,瞬间将整个游神活动推向高潮。


  1948年,汝州全境解放后,破除迷信的风潮兴起,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动被禁,石台街城隍庙内的神像遭到人为扒毁。此后城隍庙长期门庭冷落,乏人管理,庙内建筑在风剥雨蚀下损毁严重,1963年秋连降大雨后,城隍庙大殿大梁坠地,墙垣坍塌,其他建筑亦渐次被毁。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石台街的信众们开始在城隍庙旧址建造简易殿宇,供奉城隍爷塑像,使中断多年的宗教活动得到恢复。自村中善信张同青出为城隍庙首事后,感念城隍庙现有建筑过于狭陋,庙貌不修,无以妥神灵而壮观瞻,遂捐资募化,备置砖瓦木石,于2016年延请工匠,重建城隍庙大殿三间,使万千香客朝拜有所,一方名区胜地,亦不至坠于无迹。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