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舌尖上的非遗!这是汝州人儿时追捧的糖画!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舌尖上的非遗!这是汝州人儿时追捧的糖画!

转载 2022/01/04 11:11:0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汝州城事 作者:汝州城事 370 阅读 0 评论 11 点赞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糖画,又称“糖影儿”、“糖饼儿”,“转糖”,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因所铸人物形象俨然文臣武将,又以文官居多,故而时下戏称为“糖丞相”。

家住我市温泉镇南王庄村的王红娃是手工糖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手工糖画在清代时期比较盛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现在街头摆摊,现做现卖,已是现代糖画艺术的特色

王红娃今年已经59岁,他的这门手工糖画技艺是祖传的手艺。王红娃15岁开始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这门手艺,现在他对这门技艺又做了进一步的提升。他制作的手工糖画造形生动、色彩鲜艳,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糖画艺术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大型的文化、旅游和经贸活动中。糖画,这种小小的民间传统艺术,正向世人展现其不凡的魅力。

据了解,手工糖画艺术在汝州广泛分布,(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临汝、温泉等乡镇。制作原料主要有:水,冰糖,白糖,香油,香料等。制作手工糖画要将炼制后的红糖(或白糖)置于铜瓢内加热溶化,然后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凝神运腕,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顿、放、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随着缕缕糖丝飘下,诸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神话人物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尤其是那翻云滚雾的金龙和展翅欲飞的彩凤,更令人拍案叫绝。

    “手工糖画的糖稀熬制要求比较特殊,中间可能出现较多的问题。”据王红娃介绍,初学者一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事,比如由于熬制的时间太短或火候比较小,就会发现糖稀不容易凝结成块状、太软或易受潮稀释无法使用;有的是熬制时间过长或火候过大使糖的化学结构改变,颜色变得太深甚至变焦而无法使用;出现最多的问题是由于熬制不得法最终出现还糖现象,即快熬制好的糖稀又变成了糖的颗粒,一盘散沙或直接变成硬块而无法使用。

“在糖稀将好未好之际最为关键,一旦确认,应迅速调整火候变小,不要含糊。一旦迟疑,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要么是还糖,要么是糖稀的颜色太深,焦化,甜味变淡、消失,甚至发苦。”据王红娃介绍,绘制手工糖画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做糖画必须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他们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据了解,手工糖画传统技艺是我国民间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汝州手工糖画技艺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具有纯朴浑厚,豪放粗狂实用性强的艺术特征。汝州手工糖画艺术产于民间,受地域影响,受多种文明和汝瓷文化的影响,形成的淳朴豪放,大气玲珑的艺术风格,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特有的文化价值。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