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汝州脱贫故事 | 鸟朝旺处飞,人也要向高处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汝州脱贫故事 | 鸟朝旺处飞,人也要向高处走

转载 2020/12/18 08:24: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大河报汝州新闻 作者:大河报汝州新闻 21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农历二十五(12月9日)白牛下了一头,活了。农历二十六(12月10日)黄牛也下了一头,糟蹋了(当地俗语:意为死了)。”12月15日,宋金成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颇有些遗憾地说起两头母牛生牛犊的遭遇。

宋金成是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人,今年54岁,妻子李免58岁,两个闺女,大的是河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小的目前在读九年级。因妻子患有大病,本人患有长期慢性病,宋金成一家2014年被识别为低保贫困户。不过,宋金成蛮有心劲儿,不等不靠,发愤图强,于2017年带领全家光荣脱贫。



干净整洁的农家 有一间电热淋浴室

初见宋金成是12月7日(周一)下午2时许。将车停在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后,记者跟随汝州市疾控中心派驻寺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魏亚辉,前往宋家。

走下一处坡地,远远望去,正如魏亚辉介绍的那样:通往宋家院落的道路,及宋家的院落干净整洁,大门右侧是一座鸡棚,一圈树苗隔出的鸡圈里,数十只鸡和几只大白鹅在阳光下悠闲悠哉地觅食,鸡圈中央立着一块高约五六十厘米的三角形原石,上有被漆成红色的四个雕刻字“散养柴鸡”,形成一个微型景观。

大门里水泥小道的右侧,是一垄垄绿油油的大葱,左侧,一圈铁蒺藜又结结实实地围出一块菜地。房屋右边的坡地上,宋金成、李免正配合着用锯子切割取暖用的树根,身旁,是一堆码放整齐的长约40厘米的树根。

放下手中的活儿,宋金成、李免将大家让进家门。堂屋右侧厢房窗户上的一个太阳能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大闺女从网上快递回来的。”李免介绍着,从太阳能板下拿出一个遥控器,挂在大门门楣下的一盏雪白的LED灯瞬间发出了光亮。

“你看这边的楼梯间,下面还有一间浴室。”魏亚辉带着记者走到堂屋和右侧厢房之间的一处楼梯,果然,屋顶上做了防冻处理的储水罐下,连着一个同样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电热水器,推开右侧楼梯间的小门,眼前是一间虽狭窄但瓷砖白净的淋浴室。这在农村可不多见。


“老鸹朝着旺处飞,做人要朝高处走。”

宋金成的外甥、寺上村党支部委员赵龙娃说,他舅这人能吃苦能干,很有想法,也很热心,左邻右舍谁家需要帮忙,他立即就去了。“做人不能垂头丧气,人不怕瘦,就怕没精神。”宋金成拿起他制作的一个笔架说,他读小学时,看教室的窗框上雕刻有很美的花纹,那时就觉得木匠真了不起,也对木匠活儿产生了兴趣。

宋金成制作这个笔架,被省内外美术院校来村里写生基地采风的老师和同学相中了,但他说“这个笔架是给大女儿做的,不送人也不卖,不光女儿可以用,还可以给将来另一半放笔。来采风的老师和同学想要,我再给他们做,不耽误。”李免拿出一张照片说,这是她大女儿和勤工俭学学生的合影。

宋家堂屋迎门有一个高约50厘米、近4米长的柜子,这个柜子已经用了11年。宋金成拉开一个抽屉,轨道滑动灵活自如,没有一点儿损坏、呆滞的感觉。为了方便两个女儿学习,宋金成还别出心裁地做了一个双面床头柜,床头一面放书,另一面存放其他物品。这架床头柜的顶部,还装上了镂花雕刻。

“你看,墙上的这个书架也是他做的。”立柜、挂衣架、木质沙发、安装了三个轮子的枣木座茶几,环顾四周,说起丈夫的杰作,李免的言语间满是夸赞和骄傲。

或许是受了父母亲的影响,宋家两个女儿也十分争气,把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堂屋左侧大镜子上方整齐排列的20多张奖状,让人感到这个普通农家的活力和积极进取的向上力量。

魏亚辉告诉记者,宋金成家目前种了12.81亩地,除了玉米、小麦、油菜、铁豌豆外,还养了两头母牛、100多只柴鸡、10多只鹅。

宋家墙上的一张粉红色表格显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宋家4口人,家庭总收入49302.7元,人均纯收入12325.67元。

“鸟朝旺处飞,人也要向高处走。”宋金成说,眼下妻子的健康状况有了好转,虽然家里缺劳力,但他还想再多养一些鸡。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