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汝州这些古建筑、古遗址出名了,上了“省保”,你去过几处?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民生热点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汝州这些古建筑、古遗址出名了,上了“省保”,你去过几处?

转载 2021/12/27 14:50: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汝州城事 作者:汝州城事 150 阅读 0 评论 21 点赞





12月2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共351处,汝州市此次获批9处,分别是半扎古建筑群、三山培风塔、汝州宁国寺、杨楼许家旧宅、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赵庄提灌站、河东窑址、寺沟窑址、达鲁花赤哈剌鲁公墓
汝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丰富。让我们“叫醒”沉睡的文物,让汝州宝藏更惊艳!为讲好汝州故事,为文旅文创战略提供强大支撑。此次汝州市获批的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

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位于汝州市大峪镇同丰村马鞍驼自然村,旧址现存一处院落,占地面积约856平方米,现存石券窑洞5孔。
这些窑洞原为民国年间凿挖的土质窑洞,是马鞍驼村于培周家私宅。于培周思想较进步,1944年10月他将自己的5孔土窑给抗日县政府临时占用,自己也投身于革命队伍之中。
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此发布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施政纲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训令》等政策,很快安定了民心,打开了局面。
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是平顶山地区党领导的成立时间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领导机构最全、战略地位最为重要的县级抗日政权。它处于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一度成为整个豫西地区的抗日指挥中心。

1995年,汝州市人民政府拨款整修了原来的土窑洞,用长方形条石对原窑洞进行加固,使原来的土窑洞成为石窑洞。同年,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1月2日,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汝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30日,大峪镇人民政府经过对旧址重新规划、布展后,辟为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对外开放。2012年9月13日,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平顶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被平顶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平顶山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赵庄提灌站

赵庄提灌站,又称华庄提灌站,位于汝州市庙下镇赵庄村北。1973年开始筹建,1976年建成。该提灌站由一级提灌站、二级提灌站两部分组成,一级提灌站通长约800米;二级提灌站通长约330米。目前,一级提灌站整体保存较好。一级提灌站由蓄水池、红瓦顶机房(供存放电机、柴油机所用)和提灌站三部分组成。目的是将通过提灌站将东二干渠的水抬升引流到地势较高的北部地区,继而利用自然沟渠自北向南浇灌周边区域内的农田,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赵庄提灌站是20世纪70年代庙下公社动员全公社群众,花费三年多时间建造的水利设施,规模宏大,建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作为20世纪中后期建设的以增产增收为目的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赵庄提灌站保存完好,时代特征明显,且继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历史、社会价值。


古建筑




半扎古建筑群

半扎古建筑群坐落在汝州市蟒川镇半扎村东西走向的石龙岭上,地势西高东低,因先有古道(宛洛古道)沿河而行,而后有村民建房而居,形成了一个集生产、生活及防御于一体的建筑组群。半扎古建筑群包含万泉寨,明清时期见证万里茶道之路的车辙痕迹;清代的关帝庙、西寨门、石龙头、石板桥、樊光明宅院、土地庙、土地神祠、古泉等;近现代的戴民权故居,烟行、粮行等工业、金融商贸建筑及附属物。

半扎古建筑群,涵盖古建筑中的城垣城楼、宅第民居、驿站会馆、桥涵码头、池塘井泉、其他石刻,以及近现代名人故(旧)居、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属物;而且半扎古建筑群整体格局保存基本完整,街巷空间尺度保留较好;主体建筑基本保留初创时的状态,留存有不同时期的历史活动信息,周边环境能反映选址与地形地貌关系。半扎寨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格局,道路、水系及主体建筑等真实性较好;现存文物建筑建筑形制、材料等方面保留历史原状,是研究我国豫西南地区传统建筑格局与地方建筑建造技术的珍贵实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山培风塔

三山培风塔位于汝州市小屯镇史庄村南三山中峰,俗称“塔橛山”山顶。
清《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培风塔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由虎摇头街马冠群督工创修,后被雷火损坏,其孙监生马冬鸣独立重修。
三山培风塔为六角七级空筒式砖塔,塔通高22.4米,占地面积约63平方米。塔平面呈六边形,塔内部中空,塔为砖木石混合结构,塔外为七层叠涩密檐楼阁式砖塔;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青条石砌筑,北面设踏步至第一层,二至六层内外均逐层收敛。塔身采用青砖砌成,每层叠涩檐均为正叠涩四层;反叠涩三层;塔北面一层辟券门,二至六层设券窗,七层每面均开圆窗。塔顶层正叠涩檐上为六角绿琉璃攒尖顶。塔内每层置木楼板。一般砖塔南向开门,而培风塔塔门却朝向北面,这或许与虎头马氏家族世居三山之北有关,希望培风塔为家族带来文风兴盛。
1949年夏,培风塔又一次遭受雷击,塔身部分坍塌,多处出现裂缝。2011年12月,汝州市文物局委托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今古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对塔进行了现状勘测,并制定了抢险维修保护设计方案。2017年,汝州市文物局对三山培风塔实施加固维修工程,对文物本体进行全面修缮,并对塔基四周进行硬化。

汝州宁国寺

汝州宁国寺又名大庄寺,位于汝州市杨楼镇马庄村,现杨楼镇第一初级中学院内。目前宁国寺仅存大殿和后殿两座古建筑,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宁国寺始建于宋政和年间。历史上的宁国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清、中后期逐渐败落,寺院也随之荒芜。解放后,学校占用,由于扩建校舍,寺院原有的一些建筑被毁,目前仅存大殿三间和后殿三间,保存相对完好。
汝州宁国寺现存两座大殿历经了近四百年的风雨洗礼,同时又见证了临汝六中、杨楼高中在这片土地上曾有的辉煌,学校亦非常重视对这处建筑遗迹的保护,多次修缮加固又围墙护土,并取名涵园,以激励杨楼一中的全体师生奋发进取。

杨楼许家旧宅

杨楼许家旧宅位于汝州市杨楼镇杨楼村,是一处清代三进院式传统民居。旧宅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75平方米。
杨楼许家旧宅格局完整,建筑形式独特,石雕工艺精良,是汝州区域保存最好的一处传统民居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该宅院解放后曾被杨楼公社、杨楼乡(镇)政府及杨楼村村委会使用,后开辟为杨楼书院,具有一定的文化、社会价值。


古遗址




河东窑址

河东窑址位于汝州市大峪镇大泉村,窑址面积约5600平方米,文化堆积约1-2米。河东窑址内涵丰富,瓷片以天青、天蓝为主,釉色纯正,胎质坚密,呈灰白色,施釉均匀;窑具有匣钵、圆形垫饼等;器物造型古朴典雅,制作精细,常见有圈足碗、折沿盘、器盖等,造型多样,是一处宋、元时期的汝瓷窑址。

寺沟窑址

寺沟窑址位于汝州市蟒川镇张沟村,窑址面积约1.9万平方米。所烧造为青瓷,以天蓝釉色为主,施釉规整,多为素面。窑具有漏斗状匣钵、垫饼、垫圈之类。其纹饰以印花为主,刻花次之,花纹图案有团菊、缠枝花卉、海鸟游鱼等,多装饰在器皿内部,主体分明,简洁有力。该窑生产的器物造型古朴典雅,制作精细规整,常见有圈足碗、盘、洗之类。从釉色、造型、胎质看,寺沟窑址为北宋民窑瓷器昌盛时期遗存,保存现状较好。


古墓葬




达鲁花赤哈剌鲁公墓

达鲁花赤哈剌鲁公墓位于汝州市纸坊镇姚楼村,当地俗称“将军坟”。该墓地由神道、墓碑和墓冢三部分组成。神道宽约19米,地表露石人一尊,胡人武官状,头部已遗失;与其相对应的石人残毁严重,已淤于地表下。距石人北约27米处立石碑一通,盘龙首碑帽,通高3.4米,赑屓碑座已淤入地下。石碑往北约15米为圆弧形封土丘,高约2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顶部已被平整为农田。

达鲁花赤,是蒙古语,原意为“掌印者”,是大蒙古国历史上一种职官称谓。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

达鲁花赤哈剌鲁公墓为元代哈剌鲁虎哥赤及其子孙家族墓地。哈剌鲁公为元武略将军,管军千户所达鲁花赤、飞骑尉。至元间,世祖皇帝嘉之,赐以白金、裘马、鞍勒、铠甲,改授临清御河运粮官。遂授金符,进阶忠翊校尉、南剑翼管军千户所达鲁花赤。以大德四年十一月初五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

哈剌鲁公墓碑文详细记载了哈鲁公家族数代子孙的生平事迹及历任官职。哈剌鲁公碑为元荣禄大夫翰林学士乘旨兼修、国史知制诰领集贤院事赵孟頫撰文,承事郎应奉翰林之文字编修、国史举出钜台书并篆额。哈剌鲁公碑记见证了元代地方官职的设置,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状况;达鲁花赤哈剌鲁公墓是蒙汉历史文化交融的见证,是蒙古人入居中原的地标性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了解,汝州市原有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下图),至此,汝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增至19处。

这些文物见证了汝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也见证着汝州璀璨辉煌的过去,

这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你都去过几处呢?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