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在汝州,邂逅诗和远方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汝州风采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在汝州,邂逅诗和远方

转载 2021/09/08 16:21: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汝州城事 作者:汝州城事 594 阅读 0 评论 16 点赞


聚焦文化传承,点亮千年之美。

汝州的美,不仅在于优越的生态环境,更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资源禀赋,给予我市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市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的叠加辐射区,还位于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内,发展空间广阔;温泉小镇、汝瓷小镇建设纳入全省重点项目,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等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发展优势凸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平漯周高铁将在汝州并线设站……

王志斌 摄

首先,地处郑州、洛阳都市圈内,为我市有效承接郑州、洛阳旅游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融入“三山”片区伏牛山片区规划,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旅游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有利于争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我市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其次要拓展发展空间。我市已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旅游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基本形成。同时,温泉小镇、汝瓷小镇、森林康养小镇、云堡妙境、北富春山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增收效益明显的文旅项目相继开工,温泉小镇、汝瓷小镇建设纳入全省重点项目,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同时要聚力后发优势。我市厚重的文化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旅资源。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点1896处,“一心三带三小镇”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这些优势必将助力文旅产业进入后发先至的机遇期。因此,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难得的发展空间,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基础,全力推动我市文旅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王志斌 摄

如今的汝州,山鸣谷应,风生水起。

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

8月13日,中共汝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上,市委书记陈天富向大会作了《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汝州不懈奋斗》的报告,对我市文化旅游方面近五年以来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明确指出了我市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和机遇,并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了要求。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各级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文旅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旅游综合实力得到跨越式提升。在应对旅游产业转型期间的经济压力和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下,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发展旅游经济,旅游年综合收入从2016年的1.97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7.95亿元,增长404%;年游客接待总人数从2016年的223.31万人次到2020年的483.18万人次,增长216%。狠抓项目落实,谋划启动了温泉小镇、汝瓷小镇、森林康养小镇等大型文旅项目。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全市A级景区由2016年的2家增加到2020年的11家,全市文旅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更是一组坚定信心的数据。

王志斌 摄

文旅融合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市确定了汝州从“半城煤灰半城土”的资源型城市到“宜居宜游宜业”旅游型城市的全新发展思路。以这一思路为指引,以“筑巢引凤”“园中园”的模式,规划建设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商务中心区、温泉特色商业区、科教园区、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大批综合性、专业性园区。我们依托这些园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总抓手,坚持文旅融合、多业驱动,大力推广“文旅+”模式,开发了“云堡妙境、王湾民俗、科教园区、怪坡、风穴寺、中央公园、滨河公园、沙滩公园、宏翔生物和润灵科技工业游、汝绣产业园区、汝瓷小镇、硕平花海、栖凤水岸、九峰山”文旅观光经济带,加上市区的汝瓷博物馆、青瓷博物馆、文庙、张公巷和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业游、研学游、民宿体验游等新兴文旅业态初步呈现,极大丰富了我市旅游产品内容,基本满足了全市人民出行旅游的新需求、新体验。文旅融合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向免票、全方位发展的转变,单纯景区经济向全域、全行业发展的转变;实现了“文旅+”多点融合、全域游全面开花,拉长了文旅行业产业链,扩大了旅游消费收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旅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聚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群众出行旅游幸福度。建成九峰山及南部山区旅游路网(35公里)、靳马线旅游观光示范线路(38.6公里),建成现代化旅游公厕24座,研发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汝瓷知己 汝州等你”城市品牌宣传为抓手,文旅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汝州旅游”公众号、抖音号,“老汝州”线上商城号等相继投入使用,“汝瓷知己 汝州等你”话题播放量4.4亿多次。紧跟文娱潮流,谋划开展“网红体验官”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共有文旅网红体验官20名,共拍摄作品1005部,获得1.69亿浏览量和225.2万点赞量。采取“互联网+”等形式,举办摄影艺术节、艺术作品展、短视频大赛和音乐节等活动,打造50个文旅地标旅,进一步提升文旅服务大众的能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3家,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7家,省级观光示范园区4家。举办乡村美食培训班,乡村旅游经营点培训等进一步服务乡村群众。

王志斌 摄

“文化+旅游”,开启了我市全域旅游的“加速模式”。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市委的决策,定准了“盘星”。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战略,是推动汝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深入挖掘汝瓷、温泉、曲剧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汝瓷小镇、温泉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汝瓷文化、健康养生产业,弘扬传承曲剧文化,将中国汝瓷博物馆建成文化地标性建筑,打造汝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温泉康养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规范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假日经济,激活城市消费活力;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提升汝瓷企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实施公共设施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游园、停车场、公厕、城市充电桩、地下人行通道建设,完成城市会客厅建设;做优生态经济带。推进广成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建设以城市中央公园、滨河公园、森林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绿廊,规划北汝河汝州境内全段生态廊道。推进重点片区建设。保护性开发张公巷瓷窑遗址、文庙、钟楼等文化资源,建设国家级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博物馆,创新中大街运营管理模式,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强化镇域多点支撑能力。支持大峪镇、蟒川镇、寄料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生态强镇,支持陵头镇、纸坊镇、焦村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积极走旅游强镇、农业富民之路……

围绕今后的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坚持推进重大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谋划推动未来产业,以产业发展补齐消费短板。

坚持规划引领。实施旅游资源普查、旅游商品普查,进一步完善《汝州市乡村旅游规划》《汝州市文旅创新规划》《汝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汝州市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汝州市全域旅游交通标识设计》等规划,为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和决策依据。

完善产业布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按照景城融合的理念谋划产业布局。继续推进温泉小镇、汝瓷小镇等大型文旅项目建成开放,吸纳全国乃至全世界文旅产业的新型产业、新兴理念、创客群落户汝州,丰富提升汝州文旅产业链。

促进产业融合。拓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广度、深度,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努力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创意产业附加值。加强能够示范引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产业及新型业态的拓展,如研学旅游、中医健康旅游等。

完善智慧旅游基础。持续推进全市智慧景区数据对接及数据整合、分析处理工作,完善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服务功能,及时发布旅游调度信息;指导全市A级景区智慧旅游提升建设,指导风穴寺景区成功建成4钻级智慧景区、指导九峰山景区申报创建4钻级智慧景区。搭建汝州市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制作汝州市VR全域全景旅游地图。

加大城市品牌推广力度。继续以“汝瓷知己,汝州等你”等城市推广口号为载体,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到全国宣传、全域使用、全员推广;加大城市宣传品牌伴手礼、民谣、书画作品、特色美食等载体的研发推广力度,在全国叫响汝州城市品牌。

当这些文化中的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完美结合起来,游客来我市旅游,已不再满足于到景区“打卡游”,更愿意选择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

文化项目“扎根”,大旅游产业活力自然增强,“旅游+农业”“旅游+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新型旅游热点正不断引爆市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我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范、有序务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宜居宜业旅游名城。强化文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旅整体服务水平,以景区的理念服务城区建设,进一步提升A级景区质量,打造宜居宜业旅游名城。

王志斌 摄

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合理布局旅游驿站,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新馆内部装修,配置相关器材,确保新馆顺利通过国家等级评定,让新馆成为汝州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地标。推进汝州市曲剧文化苑项目,提升老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打造曲剧文化地标建筑。建设环汝观景公路和自行车道,提升通景公路和乡村旅游专线、环线的建设;打造火石岭至青山后至玉皇顶区域健康步道;扩大温泉旅游线路辐射区,建设温泉至临汝、庙下、杨楼等乡镇的快速通道;建设汝登、汝郏、汝宝等快速通道,以方便外地游客来汝。

推动重点片区建设。全力推进汝瓷小镇、温泉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建设进度,推动大峪、蟒川、寄料等旅游强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完善我市全域旅游整体布局。南部积极融入伏牛山片区,北部融入大嵩山片区,争创省级项目,打造一批示范特色村落;按照景区的理念建设城区,以5A城景为抓手,整合城市中央公园、汝水滨河生态公园、汝河沙滩公园、中大街、文庙、法行寺、张公巷等,发展城市游、城郊游,将城市作为全市旅游业核心景区和服务中心。

宋乐义 摄

打造文旅消费中心。发展夜游项目。举办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吸引力强的夜间游乐活动,将打铁梨花、曲剧、汝瓷等汝州元素引入夜间场次。把握潮流趋势,通过开展夜间电音节、民谣演绎、美食节等形式吸引年轻人夜间消费。把夜间旅游项目纳入到景区建设前期规划中,明确夜间游的项目类型、场地。推动中大街、云禅湖、云堡妙境、温泉、九峰山等景区开发夜间游玩项目。发展二次消费项目。开发深度体验游、研学游、康养休闲游等项目,延长游客游览时间,增加消费项目,提升消费能力,达到人均消费水平明显增长,实现从单纯门票经济向二次消费为主要收入的转型。打造汝州文创商贸中心。对汝州文化旅游类和各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商品进行资整合,促进特色商品向文旅产品转化,打造“老汝州”品牌系列特色商品,线上线下双线推销,进一步促进汝瓷、汝帖、生物康养等文旅产品出口。

建设新能源汽车旅游目的地。完善城市、景区、道路沿线等充电桩建设,满足新能源汽车游客长途游玩需求,吸引郑州、洛阳等周边地市的新能源汽车游客自驾来汝旅游。

一个个文旅项目将逐步建成运行,一件件文化盛事不胜枚举。

实践证明,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是高成长性、高带动性、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市委提出的思路和举措,完全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也符合汝州实际,顺应全市群众意愿。

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旅游,是我市推进“全域旅游”战略构想,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全新理念引领乡村旅游。主动融入《伏牛山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邀请业内专家修订《汝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汝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用新理念武装引领乡村旅游。打好“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推动乡村旅游、民宿发展与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相结合,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景村联动、景乡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王志斌 摄

以精品民宿助力乡村旅游。打造高端民宿品牌,提质建设九峰山乌篷雅居民宿,推进云堡妙境精品民宿二期建设,进一步推动蟒川蒋姑山民宿群落、王岭村民宿等项目建设。加强民宿行业管理,开展民宿行业相关培训工作,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以文旅融合提升乡村旅游。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汝瓷文化、温泉文化、道教文化、女娲文化、古寨文化、康养文化等资源,围绕A级景区、汝瓷小镇、温泉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建设,着力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以山顶村、半扎村、火石岭、张村、来安寨、王楼、纸坊等国家级特色村落为代表,大力开发“南寨、北窑、中楼”为代表的汝州特色中原古民居群落,发展特色民宿,助力乡村振兴。

以品牌打造放大乡村旅游。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禀赋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因地制宜开发水域休闲、温泉康养、森林观光、红色旅游等新型文旅产品,打造“伏牛水乡”“冰川世界”“云堡妙境”等一批有代表性、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把乡村旅游纳入“汝瓷知己、汝州等你”城市品牌推广体系,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宣传,引导旅游网红体验官、短视频作者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打卡宣传。

以示范创建做强乡村旅游。推进大峪、寄料、蟒川、陵头、温泉、纸坊、焦村等旅游强镇争创国家、省、市级乡村旅游类项目,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加强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重点项目培育,推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引导各地在相互借鉴中共同提升。先行打造出一批旅游特色村落示范带动,完善乡村旅游特色村A级公厕建设,助力农村厕所革命。

作为“诗”的文化、作为“远方”的旅游,“诗与远方”既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又是丰富旅游产品、创新载体的绝佳方式。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旅游,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徜徉汝州,与蓝天相美,与青山相映,你只想停下脚步,与远山对视、宁静共话,品时光静好、岁月安然……

在汝州,诗和远方,相得益彰。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林丽红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